"善治者治皮毛",并将这一理念与六经辨证和"圆运动气化"理论相结合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皮肤病诊疗体系。
林老师认为皮肤问题虽见于外,但其根本源于内在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调,治疗需内外兼顾,标本同治。 一、核心病机:三阴不藏,邪郁玄府 林老师认为,皮肤病的发生主要在于太阳表层受邪、少阳枢机不利,以及太阴、少阴里虚,导致"三阴不藏,邪郁玄府",人体气化的圆运动失常。
太阳层(表证):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,导致营卫郁滞。
少阳层(半表半里):枢机不利,相火郁蒸。
太阴/少阴层(里证):脾虚湿蕴、肾阳不足,正气亏虚。 二、分型论治与六经辨证 林老师强调辨证分型,针对不同证型采用相应经方治疗。 1. 风寒束表(太阳病):核心病机是风寒外袭,营卫郁滞,代表方剂为麻黄桂枝各半汤,治疗思路为辛温开表,调和营卫。
2. 枢机不利(少阳病):核心病机是少阳郁火,枢机失调,代表方剂为柴胡桂枝汤,治疗思路为和解少阳,疏达木郁。
3. 阳虚湿蕴(少阴太阴合病):核心病机是阳虚湿蕴,寒湿内停,代表方剂为桂枝加附子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,治疗思路为温阳固表,化湿解毒。
4. 上热下寒(厥阴病):核心病机是寒热错杂,虚实相兼,代表方剂为柴胡桂枝干姜汤,治疗思路为清上温下,调和寒热。 三、特色用药与剂量心法 林老师在用药上颇有心得,注重药性和剂量的把握。 风药透疹:常用荆芥、防风等风药,其性轻扬,能助麻桂开泄玄府,透达邪气。
虫类通络:对于顽固性瘙痒,善用乌梢蛇、蝉蜕等虫类药,搜剔络中风邪。
重剂扶阳:在辨证为少阴阳衰时,敢于运用附子等药,并从15g渐增至30g(必先煎2小时),并配磁石或龙骨、牡蛎以防浮阳上越。 四、临床案例 案例一:慢性荨麻疹(少阴太阴合病) 一位患有慢性荨麻疹8年的女性,症见夜间疹红灼痒,畏寒肢冷,便溏,舌淡胖边有齿痕,脉沉细。
林老师辨证,处方以桂枝加附子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化裁,重用附子温坎中真阳,辅以麻黄、连翘等透邪解表。
患者服7剂后瘙痒减半,21剂后疹退未发,后续调理数月未复发。 案例二:顽固性痤疮(厥阴病) 一位42岁男性,面部痤疮20余年,伴口苦、易上火,却不耐寒凉,大便时干,舌胖大苔腻,脉沉细。
林老师辨为上热下寒、少阳枢机不利兼太阴虚寒,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化裁(柴胡、桂枝、干姜、黄芩、天花粉、牡蛎等),加茯苓、白术健脾化湿,蒲公英、连翘清热解毒。
数诊后痤疮明显消退,后续随证调方,巩固疗效。
五、临证要点与启示 1. 治皮毛而非仅治皮:皮肤病的治疗关键在于开表透邪、调枢扶阳、运化水湿三法联动,以恢复人体气化的圆运动。
2. 分经辨证,动态观察:急性期多属太阳、少阳,慢性期多涉太阴、少阴。
需明晰六经传变规律,动态把握病机。
3. 扶正祛邪,给邪出路:治疗时注重分消邪气,或宣上,或运中,或泄下,使邪有去路,同时配伍扶正之品,防止攻邪伤正。
4. 用药如用兵,贵在精准:强调方证对应,熟谙《神农本草经》药物特性,用药精纯,忌杂乱无章。 总结 林佳明老师对"善治者治皮毛"的临床实践,深刻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。
他通过六经辨证统领全局,结合圆运动气化理论,将调治内在脏腑气血与解除外表病邪有机结合,为皮肤病的治疗提供了丰富而有效的思路和方法。 温馨提示:文中所涉及方药均为专业医师辨证应用案例,中医用药需因人制宜,请勿自行套用。如有皮肤问题,请务必咨询专业中医师或至正规医院就诊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淘配网-专业提供股票配资-股市配资开户加杠网-杠杠配资查询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