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山东东营的利津县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黄河入海口、石油资源丰富。但若问起谁才是真正“撑起”这片土地经济脊梁的人物,答案恐怕非徐云亭莫属。这位低调务实的企业家,用几十年时间把一个地方小厂打造成了全国化工行业响当当的大佬——利华益集团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这位“隐形首富”的财富密码,以及他和他的企业给中国制造业带来的那些深刻启示。
在外界看来,徐云亭几乎就是“从0到1”的活教材。上世纪的小作坊出身,如今却能让自家企业年销售额突破850亿元,还堂而皇之地挤进中国500强民企前70名。别看化工听起来有点传统,但人家玩的是高端路线:航空航天、国防军工、新能源材料……说白了,就是别人搞不定、国外卡脖子的技术,他们敢砸钱搞研发,不断攻克难关。这种产业链上的自主可控能力,让整个利津县都沾光:就业岗位多了,本地税收涨了,一大批配套小微企业也跟着吃香喝辣。
但要说最牛的地方,还得看他们转型升级那一手。眼下环保压力山大,全国上下都盯着“双碳”目标跑步进场。不少老牌化工厂不是被罚就是被淘汰,可徐云亭硬是扛住压力,把传统炼油业务一步步往绿色新材料方向转。他们投巨资治理废水废气,上马碳排放管控项目,还顺势布局新能源医药板块。这不仅保住了饭碗,更为未来留足后劲。有业内人士开玩笑:“别以为做石化就等于污染源,人家现在是环保标兵。”这种话虽然带点调侃,却道出了行业变革下生存智慧的重要性。
当然,有光鲜的一面,也有争议与挑战。从合规角度讲,大型化企始终绕不开政策风险,新一轮安全环保红线越来越严;另一方面,“龙头效应”也容易让其他本土创业者望而却步,比如同城的新兴新能源公司鑫诺,只能靠边站。而文化圈知名人物马未都虽被媒体称作“首富后代”,但其财富主要停留在艺术收藏领域,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,这样一对比,高下立判。
其实细想下来,像徐云亭这样的民营实业家,是无数中国产业升级故事里的缩影。他们抓住时代风口,从区域优势出发,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本运作,实现弯道超车。如果说过去靠的是资源禀赋,那么现在拼的是绿色智造和持续创新力。对于那些还抱怨环境艰难、“做实体没出路”的老板来说,这个案例或许值得好好琢磨一下——你缺的不是机会,而可能只是敢于折腾、不断学习的新思维。
回过头来看,无论政策怎么变,无论市场如何卷,那些真正扎根主业、不怕折腾又善于顺势而为的人,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。“工业强县”“科技引领”“绿色发展”,这些口号听起来空洞,其实每一步都是血汗堆出来的真实写照。在未来竞争更激烈的大背景下,中国制造需要更多像徐云亭这样既懂管理又肯创新、有担当更重责任感的新一代产业领袖。
最后小编想问: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,是选择躺平观望还是主动求变?你觉得中国民营制造还能再诞生多少个像利华益这样的传奇?对待这个问题你怎么看?
淘配网-专业提供股票配资-股市配资开户加杠网-杠杠配资查询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